起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贞观无太子 > 卷三 第298章 长安书阁,名声在外。
返回书页
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卷三 第298章 长安书阁,名声在外。(2/2)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夏日的微风83    书名:贞观无太子    本书简介
屯兵两万有余,城池也有了些模样,就算真要打,他也不惧。

    不过马上就要入冬了,这一场大战无论如何都打不起来的。

    这一点儿,大家其实都懂。

    唯一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便是郭孝恪。

    郭孝恪这个人知道的不多,但要知道,这位可是大唐知名的儒将,第一任安西都护府都护,也是早年瓦岗寨的那帮子土匪。

    这会儿,郭孝恪和程咬金两人难得的聚在了一起。

    “这他娘的到底是个啥情况?”郭孝恪问道,“老夫的探子一天一个消息,到底打是不是打?成天的这么守着也不是个事儿啊!”

    程咬金倒是一副慵懒的模样,笑道:“得了,做做样子就行了,你还真以为打得起来?老夫告诉你,就算你想打,有些人也不想打的。”

    这个有些人,自然是指李承乾。

    来这边这么长时间了,有些东西程咬金也算看明白了,李承乾就是将吐谷浑视为了自己的禁脔,谁都不让碰。

    不得不说,这家伙的野心是真大,是真敢想。

    不过图谋的是别人的国土,纵使是他也不好多言。

    “你是说我们那位殿下?”郭孝恪问道,“老程,我们那位殿下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程咬金摇了摇头,道:“别问老夫,老夫也不知道。但老夫还是劝你,别去招惹他,这位啊,属实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他算是看人很准了,但是对于李承乾的种种表现,他也有些迷糊,看不明白啊。

    “那我们就在这干耗着?”郭孝恪问道。

    程咬金笑道:“耗着呗,吐谷浑不也耗着么,大家都耗着,放心吧,耗不了两天。”

    说到底,程咬金到底是个明白人。

    事实也是如此,的确没耗两天,吐谷浑安静了。

    不单单安静了,听说慕容伏允还专门派了一支使团出使大明王廷,美其名曰联姻。

    这一次的边境风波,当真是雷声大雨点小。

    ……

    与此同时,长安城。

    当初由王德全扇阴风点鬼火折腾的藏书楼终于正式开张了。

    当然,名字没有用这么俗气的藏书楼,而是更名为大唐书阁。

    位置嘛,就在朱雀大街。

    书阁中的所有书,都是各家勋贵掏的,当然,还有满长安的商贾。

    说来也奇怪,那些商贾家居然家家户户都有不少藏书。

    历时几个月,占地十数亩的长安书阁就在今日,正式向天下人开放了。

    没有门槛,谁都能进,且不收费。

    李二得知书楼开张,也便换了衣服和房玄龄等人一道来看看这大唐的第一家书阁开业之际,当是何等的盛况?

    这会儿,几人正在门口,看着左右柱子上的两幅字。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李二一边读者,一边点头,赞道,“五柳先生的诗句放在这里,倒是极为妥帖。”

    一旁房玄龄笑道:“当初吾等也是想了许久,才想到五柳先生的这一句,应景也有激励之意。”

    李二点了点头。

    也就李承乾不在这,李承乾搁这儿一定会嗤之以鼻。

    哪一句能比得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当然,对于陶渊明的这一句,他未必知晓就是。

    “走,入内一观。”李二笑道。

    说着,几人便从大门而入。

    入了大门的第一眼,看到的其实并不是书,而是正对大门的一个硕大的静字!

    “当初修建这书阁的时候,微臣特意请教了一下王德全,王德全为此又专门写信请教了殿下,整个书阁的设计,其实都是出自殿下之手。

    别的不说,就这一个静字,便让老夫叹服。”

    房玄龄小声地在一旁说道。

    确实,这个字够大,够醒目,加之白底黑字,倒是颇有一些威势,使得进门之人,都不敢大声言语。

    而学习嘛,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

    李二小声道:“不错。”

    说着,他又看向了四周,只见一排一排的书架,整整齐齐的分列开来。

    此时,正有不少人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书籍。

    而在书架中间,则是有一张长桌,大概三尺宽,长桌两边配备了矮凳,这会儿已经有很多人坐在那儿安心地看书。

    看到这一幕,李二点了点头。

    这才是振兴文教!

    “走,去旁边房间看看。”李二说道。

    说着,几人便穿过了几道门,来到了一个挂着誊抄室的房间,只见这会儿房间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奋笔疾书了。

    “他们誊抄所用的纸墨笔砚均由书阁承担。”房玄龄小声道,“若是他们誊抄完了一整本书籍,今后将可以无押从书阁借走任何一本书带出书阁,旬日只需支付一文钱。

    当然,不愿意誊抄书籍的只要向书阁捐献一本书,也可享此待遇。

    若是这也没有,那要想从书阁借出书籍,便需支付押金。

    当然,在书阁之内没有任何要求。”

    “这些也是高明整出来的?”李二问道。

    “应该是。”房玄龄笑了笑,“毕竟法子都是从大明王廷传来的。”

    “上二楼看看。”李二又说道。

    李承乾稀奇古怪的点子出多了,现在他也见怪不怪了。

    几人一上二楼,熟人就多了。

    孔颖达正在一个书架上仔细的寻摸着。

    而王德全则指挥着伙计在搬着什么东西,李二见状,问道:“你在此处作甚?”

    “小老儿终究是生意人嘛。”王德全刚刚还准备喊陛下来着,见李二摇了摇头这才作罢,“书阁兴建之初,房仆射便答应在书阁给小老儿一个柜台,出售文房四宝,这不,小老儿正在铺货。

    炭笔啊,笔记本啊,都当是研学学问的好东西,定当受天下士子的厚爱。”

    听他这么说,李二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老东西,商业头脑还是有的,别的不说,在这书阁里面贩卖文房四宝,倒也恰如其分。

    而且,这老家伙的柜台就在研习室之外,不用问,这房间应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

    “你倒是会选地方。”李二笑道。

    王德全也是笑道:“都是托了诸位的福气,不过诸位大可放心,小店的笔记本和炭笔,绝对是物美价廉之物。

    而且笔记本用之方便,炭笔更是用之顺手,单单就研习学问一道而言,绝对是如虎添翼的利器。

    可惜了房仆射不让楼下誊抄室用炭笔,誊抄室要是用了我大明王廷的炭笔,那效率绝对翻倍不止。”

    “行了,就别吹你们的炭笔了。”李二笑道,“炭笔的确用之方便,但字迹却是没有毛笔清晰,真要说的话,有利有弊罢了。”

    炭笔他又不是没用过,之前大明王廷进献的笔记本可都在他手里。

    对于这种有可能利国利民之物,他怎么可能不在意。

    不过大明王廷除了弄出了这笔记本后,也就再无动静,这会儿见王德全柜台上摆满了笔记本,便打开看了看,居然都是三字经,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他倒也明白了,大明王廷将三字经印在这笔记本上打包发卖,估摸着也是在为李承乾扬名。

    在天下士子心中扬名。

    这是在为今后做打算了啊。

    不得不说,李承乾思虑得其实挺远的。

    人不在大唐,可大唐士子又有几个不知道他李承乾的?

    随着未来大唐书阁遍布大唐之际,估计大明王廷的笔记本也将卖遍大唐。

    届时,大唐士子估计启蒙的第一篇文章便是这李承乾的三字经,他的名字,注定要在这些士子嘴里,口口相传了……

起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无太子 > 贞观无太子简介 > 卷三 第298章 长安书阁,名声在外。
申明: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小说《贞观无太子》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起步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