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一百零九章 染血的金子(2/2)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夏日的微风83    书名: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本书简介
方在哪?大老远吗?”

    “俺也不知道,管他哪,反正咱也没地去了,闯闯怕啥!”

    人群开始疯狂往前涌,里面的白人基本只看体格,只要是稍微壮实点的都直接点头,然后由几个人将他们指引着登上后方轮船。

    李谕刚才听见了吆喝声,有点猜到大概,就向旁边的张德彝问道:“这些人都是去南非挖金矿?”

    张德彝说:“对的,去给英国人挖金矿。前段时间,英吉利国刚和德兰士瓦共和国停战,德兰士瓦共和国土崩瓦解,英国已经拿到了约翰内斯堡的金矿。”

    李谕想起来了,他说的就是发生在南非的第二次布尔战争。

    17世纪时,是荷兰人首先登陆南非,赶走了当地的土着黑人。“布尔”是荷兰语,意为“农民”。既然是荷兰人,当然也是白人。

    到了19世纪初,英国人也在好望角登陆,然后和布尔人开始对峙,依靠强大的军力,逼迫布尔人内迁。

    于是布尔人在内陆建立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

    不过很快,1884年,探矿家在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比勒陀利亚和瓦尔河之间的一个偏僻牧场上,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简称兰德金矿,rand)。

    随后就是在这座金矿上建立了约翰内斯堡。

    来自金矿的利润和税收使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与英国的摩擦。

    都是利益惹的祸!

    德皇威廉二世趁此机会又加了一把火,给布尔人发了封祝贺独立的电报。终于矛盾在1899年彻底激化。

    让人没想到的是,战争刚开始,仅仅几十万人的布尔人就硬扛住了英国的进攻,英国被迫从各地调集了四十多万军队参战。

    虽然约翰内斯堡就此被占领,布尔人却创造出了游击战术,逼迫英国建立了上千个哨点保护补给线。

    双方为此展开了三年的持续战争,最终英国以伤亡两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惨胜。

    这是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的最后一战。

    英国政治家发觉由于近代化战争代价高昂,从此停止了海外殖民扩张,并开始进行战略收缩,将战略中心重新转回欧洲。

    不过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南非金矿被英国把持,英国得以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来自南非的黄金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李谕问道:“南非背靠非洲,为什么大老远跑来中国招劳工?”

    张德彝是驻英国大使,对这些倒是了解,无奈道:“他们已经在咱这招了几十年了,或许是觉得好用吧。对了,你有听olie一词吗?”

    “你能再说一遍吗,我没有听过。”李谕道。

    张德彝解释说:“这些出国的国人,被洋人叫做olie“,就是‘苦力“一词的音译。大概六十年前,这种现象就开始了。”

    李谕愕然,这是个带着非常浓厚歧视色彩的词汇。

    张德彝继续道:“因为三年战争的影响,现在约翰内斯堡非常缺人,我估计他们会招三到五万人。”

    张德彝的估计还是少了,实际上这次远赴南非金矿的华工有六万多。

    早在1845年,从厦门就开出了第一艘装满中国苦力的船,当时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拨出专门款项,在中国的口岸设立招工馆,或者成立所谓的“移民公司”,进行“招募”为名的诱骗和掳掠。

    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此时在列强眼中竟然成了比黑人更好用的奴隶优先选项。

    恰逢清国在战场连连战败,列强看透了清国的外强中干,于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同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其中第五款便是允许“民人出洋承工”。

    1866年,又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允许英法殖民者在中国任意招募劳工。

    当然,这种看似合法的招工,实际仍是苦力贸易。

    招工馆往往雇有大批打手,收买拐子、人贩,到乡下掳掠苦力,送到厦门、汕头等地集中收容苦力的“巴拉坑”,待船运出。

    他们会在华工胸前烙上运往目的地的标记,看待他们基本等同刻上耻辱烙印的奴隶一般,待遇可想而知。

    据估计,1852年至1858年,单单汕头就运出苦力4万人,其中竟有8000人在未开船前即被虐待致死,大多弃尸海滩。

    李谕叹了口气,他很快也明白过来为什么尽管广东、福建两省素有移民传统,如今前往南非的劳工却主要来自华北,尤其是河北、山东和河南地区。

    义和团运动后期被清廷始乱终弃,联合洋人将其绞杀。许多参加起义的农民四处逃亡,为躲避朝廷的追捕,不得不出国当劳工。

    加上八国联军的侵华,让整个北方地区乱成一锅粥。

    人祸的同时华北地区再遇天灾,水灾、旱灾、虫灾接踵而至,大雷冰雹、地震土崩,灾难不断,进而引发更可怕的持续饥荒。

    在此天灾人祸之时,与其在乡间“易子而食”,不如干脆出洋讨个生路。带着这种想法,6万余名华工踏上了前往好望角的不归路。

    这种情况哪怕圣人再世也很难想出好办法。

    虽然李谕很清楚,白人老口中的“两先令”根本不会完全兑付,基本会缩水成每日工钱只有一先令(算算差不多是不到200文钱)。

    但是他们留在清廷的地方“父母官”手里,可能真不如出国当劳工,最起码能吃上饭,多少有点活的希望。

    虽然华工在南非时一直遭受着非人待遇,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而且经常连续几个月终日在水中劳动,更是因为肺结核、肝病,死亡时有发生。

    但是,华工对南非的金矿依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约翰内斯堡的33家金矿公司从1902年的家家亏本,发展到1905年的家家盈利。

    南非金矿的产值也蹿升到了世界首位。

    甚至英国政府也承认:“华工在南非采矿业最困难的时期做出了贡献。”

    可惜,没有一个悲惨华工能够拥有这些金子,这些染血的金子!

起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简介 > 第一百零九章 染血的金子
申明: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小说《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起步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