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三百零六章 讲座(2/2)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夏日的微风83    书名: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本书简介
院,这是哥大专门的女子学院。

    此后美国有著名的“七姐妹女子学院”之称,发展到后来,仅仅瓦萨学院和哈佛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开始招收男学员,剩下的仍只招女学生。

    梁启超先将一张五千美元的支票拿给她:“老师说,他过段时间可能会去欧洲游历,你就不要跟过去了,在美国先好好上学。”

    康有为游历欧洲会在瑞典待挺久,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买小岛。

    作为生活费,5000美元在二十世纪初相当奢靡,最好的工厂比如李谕这种工厂开出的待遇是一天5美元,一个月除去周末,110美元左右,一年也不过1300多美元。

    这还是较高收入。

    康同璧接过支票,问道:“父亲最近可好?”

    梁启超说:“不用担心,老师一切安好。”

    康同璧看向一旁的李谕:“你是李谕?”

    李谕点点头:“没错。”

    康同璧小声对梁启超说:“父亲不喜欢他,你不知道吗?”

    梁启超说:“个人喜好而已,但李谕先生不失为一代大才,这次我们是受邀来参加哥大的讲座。”

    能在美国的大学开讲座不容易,康同璧虽然知道李谕的本事,但不愿意接受他此前揭父亲的短。

    李谕懒得多费唇舌,交接完后就来到了哥大本校。

    哥大校长塞斯·洛以及卡朋蒂埃、丁龙一起来迎接他们,另外还有丁龙讲座的首位讲师夏德。

    李谕和梁启超现在都是超级知名的中国人,今天的讲座不仅来了许多文学院的学生,哥大理学系同样到来,把讲堂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夏德是德国人,是二十世纪初欧美最知名的汉学家之一,他在中国待了接近30年,不仅讲得一口流利汉语,还对中国的美术史、文字、艺术颇有研究。

    而且此人著述甚丰,研究精当,在西方汉学界倍受推崇,他们将这一时期称为“夏德时代”。

    夏德高兴道:“非常荣幸请来两位优秀的中国人。梁先生我是见过的,但我前年正好离开京城,你第二年就成名,未能得见,甚为遗憾。”

    李谕笑道:“的确遗憾。”

    心中却想,已经够幸运了,自己又不能左右穿越时间点。

    梁启超说:“此行仓促,未能准备得当。”

    夏德说:“您只需要随便讲讲,就是高谈阔论。”

    梁启超拱手道:“献丑了。”

    梁启超一直在研究新史学,于是根据中西方一些历史上的不同展开了对比演讲。

    梁启超在这方面贡献不小,不仅仅只搞政治。

    梁启超讲完后,塞斯·洛又让李谕同样讲了一些科学方面的论述。

    李谕能讲的也很多,于是针对最近自己最轰动的黑体辐射推导以及x射线衍射实验稍微讲了讲物理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一旦结合上数学,不管什么学科,难度都会陡然提升。

    记得早些年很多人还在吹嘘读书无用,尤其说什么学数学没用。当时很有力的反击就是:数学是辨别什么人能够走得更远的最佳工具。

    发展到后世,几乎什么学科都离不开数学,比如那些经济、会计或者金融考研的,数学非常重要。

    甚至文学研究还会用数学上的统计……

    有时候真是感慨毕达哥拉斯两千多年前说的“万物皆数”不无道理。

    即便李谕放慢了节奏,并且做了板书,台下不少数理学院的学生听得还是比较吃力。

    ——还是老毛病,如今的大学教育要么重视数学、要么重视物理,并没有将它更好地融合。

    主要是普朗克和爱因斯坦之前,理论物理学家的地位确实不够高。

    好在李谕讲的这两方面都是大热点,学生们多少有所了解,不然真就成了天书。

    李谕后来也发现讲的内容过难,于是最后用推导三大宇宙速度来收尾。

    这个内容简单许多,但也导致了很多人有疑问。

    朗缪尔·欧文问道:“李谕院士,如果达到光速,会怎样?”

    李谕只好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不会达到光速。”

    欧文接着说:“可是,我读过您的文章,您曾经在德国提到过单光子概念,既如此,光子不就是以光速在运动?”

    他还真是李谕的小迷弟,竟然读到了这篇影响力不算大的文章。

    李谕给他解释说:“很简单,因为光子没有静止质量。”

    学生们直接蒙了,一会说波粒二象性,光子是粒子;一会又说光子没质量?

    现在并没有建立基本粒子模型,他们不知道并不奇怪。

    一名学生问道:“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当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先生用的实验装置无法超脱现实的自然规则?换句话说,是因为它们处在光速恒定的自然界,而只能测出这种速度?”

    好家伙,竟然整出来个小小的悖论。

    看来第三次数学危机到来的不冤,大家都喜欢提悖论。

    这个提问放在后世,大家很明显就能看出来是民科观点。

    但在相对论诞生之前,有人提出这种疑问反而是比较有见解的。

    李谕给他解释说:“光速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是不同的,而且根据麦克斯韦先生的公式,可以看出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甚至不受参考系影响。至于你说的光速不变,它的确是实验和数学推导的共同结果,或者更应该说就是一种实验结果。但你要知道,实验结果揭示的正是自然原理。”

    李谕在黑板上给他们又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推导,以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一些物理逻辑,比如光行差。

    很多人有个误解,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寻找以太。

    实际上并不是,此实验一开始就默认了以太存在,最初目的是检验以太究竟会不会和普通物质作用。

    但最终的结果则否定了以太。

    感觉有点数学上反证法的味道。

    至于光速不变背后的物理原因,就不得而知,至少在李谕穿越前,人类还弄不明白。

    物理学嘛,就是这样。很多东西是自然界的本质,真心没法再解释,只能从其他的角度去继续探索。

    学生又提出了不少问题,但如果在物理领域,他们显然还是问不倒李谕的。

    李谕这下子再次让哥大学生信服了自己的能耐。

    哥大作为纽约最强大学,他们信服,整个纽约也就没有其他学校能够质疑李谕的真本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起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简介 > 第三百零六章 讲座
申明: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小说《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起步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